【高端访谈】打造品牌赛事需要具有“工匠精神”——访辽宁省体育局局长宋凯
辽宁是传统的体育大省,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斐然,为国家输送优秀竞技体育人才数量与奥运冠军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从2017年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到2021年“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体育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辽宁是传统的体育大省,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斐然,为国家输送优秀竞技体育人才数量与奥运冠军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沈阳作为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大力发展水上运动,打造“赛艇之都”,对于全省发展全民建设、促进体育消费,有哪些积极意义?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赛艇之都”的建设目标?近日新华财经专访了辽宁省体育局局长宋凯。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2022年6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该法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规范我国体育领域发展的唯一一部基础性法律,此次体育法修订,从强化全民建设、落实体教融合、促竞技体育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同时突出了对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的保障。
“国家对体育及体育产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体育法的修订不仅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宋凯说,新修订的体育法与新时代下经济发展、体育事业改革等方面相适应,结构更加完善、条文更加充实丰富,增加并修改了青少年体育、体育仲裁、体育产业、竞技体育管理等内容,覆盖体育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体育法》的修订标志着我国体育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为推动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建设、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现阶段,相关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学习,做到融会贯通。”宋凯认为,全省体育系统要积极组织专题学习、开展专题培训、抓好专题研究,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吃准吃透条款内涵,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计划,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运动辽宁”建设,积极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在实践中落实体育法精神。
近年来,辽宁省以服务人民、惠及人民为目标,持续、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截至2021年底,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6.49%,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更加均等惠民,人均场地面积达到2.43平方米,行政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98.94%,已形成省、市、县(区)立体式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目前,辽宁正谋划建设全民健身智慧平台,提高数字化、智能化体育场馆设施覆盖率,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
“赛艇之都”建设引领全民健身新风尚
依托“最美静水赛道”浑河,沈阳市自2018年起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赛艇公开赛,以打造“赛艇之都”为重要抓手,在运动员培养、群众运动开展、延伸产业发展、城市品牌塑造等方面成效显著。
“结合世界体育发展经验,浑河非常适合开展赛艇运动,沈阳也具备建设‘赛艇之都’的基础与潜力。”宋凯说,沈阳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与美国波士顿等城市纬度接近,气候相对干燥凉爽,能够为赛艇运动员提供极为舒适的运动体感;浑河是国内难得一见的、在城市中心城区内同时拥有生态自然环境与都市人文景观的静水河道,水域环境良好,赛道条件优越,赛道宽度在400-500米之间,可以容纳七八条赛艇同场竞技,具备发展赛艇运动的自然条件基础、人文气质竞技人才与专业赛事基础。
近年来,沈阳市沿浑河两岸建设运动长廊及各种主题公园,改善水域水质及其周边环境,“沈阳浑河滨水慢道”已经成为最受老百姓欢迎的休闲健身步道,浑河两岸也已成为重要的城市景观、新晋网红打卡地。同时,在全民健身战略的指引下大力发展赛艇运动,支持赛艇俱乐部建设、普及推广群众赛艇运动、组织青少年赛艇培训,引导更多市民参与到赛艇运动中,引领群众健身新风尚。
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强定力
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赛艇之都”的建设目标?宋凯认为,赛艇运动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沈阳赛艇运动氛围较好、发展潜力较大,发展前景广阔,实现国际化“赛艇之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发展群众赛艇运动,发挥“工匠精神”持续推进品牌赛事建设。
“运动发展贵在坚持,赛事的品牌价值与历史沉淀息息相关,而建设品牌赛事需要有自己的品牌符号、文化符号、历史符号。”宋凯认为,沈阳必须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强定力和历史耐心,做好赛事体系的顶层设计与总体布局工作,结合沈阳地域、赛道特点,将沈阳国际赛艇公开赛变成持续举办的具备历史底蕴的品牌赛事,将赛艇运动发展融入城市发展建设与全民健身当中,成为沈阳提升城市品质的特色符号与城市名片。
(新华财经)